受感染的T細胞是HIV病毒傳播的運輸工具
通過粘膜表面進入機體后,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(HIV-1)傳播到淋巴組織,造成免疫系統(tǒng)的全身性感染。這種病毒早期傳播的機制是不清楚的。體外研究表明,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細胞之間的穩(wěn)定的病毒突觸的形成,大大提高病毒轉(zhuǎn)移的效率。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在細胞持續(xù)運動于上皮和淋巴組織的條件下,體內(nèi)T細胞間的接觸是否足夠穩(wěn)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觸的形成。
阻斷T細胞從淋巴結遷徙到傳出淋巴管的出口,從而中斷T細胞的再循環(huán),可限制艾滋病毒的播散和有效降低血漿病毒血癥。
因此,淋巴結中的T細胞的遷移,和這些感染細胞通過組織再循環(huán),是體內(nèi)播散HIV病毒的關鍵,這也許會成為對抗艾滋病毒感染的分子靶點。
本研究使用活體多光子顯微鏡,研究人源化的小鼠淋巴結內(nèi),感染艾滋病毒的T細胞的動態(tài)行為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高度感染病毒的T細胞遷移,導致其在整個淋巴結皮質(zhì)的均勻分布。
受感染的細胞的一部分,通過HIV包膜依賴性細胞融合,形成多核合胞體。合胞體不協(xié)調(diào)蠕動,并粘連到CD4+淋巴結細胞,導致形成長形細胞膜系鏈,致使感染細胞的長度增加到未感染的遷移T細胞的十倍。